“其实癌症和其它疾病一样,也是可以预防的,”肖博士说。长期以来,癌症是不治之症的偏见,使人们步入误区。大量的研究证实,后天环境因素作用于机体存在的易感遗传基因是导致癌症发生的关键因素。遗传基因无法改变,但后天因素是可以避免、可以改变的。如何才能预防癌症的发生?有三个层次。 一、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 远离烟酒。烟草是癌症发生最重要的独立因素。在全部癌症病人中,有1/3以上与吸烟有关,吸烟越多,烟龄越早,癌症的发病率也越高。如果一天饮用含乙醇(酒精)超过10克的酒(10克酒精相当于饮用酒精度5%的啤酒200毫升),患癌症的危险性就会明显增大。因为酒精能够抑制免疫系统,降低肝脏的解毒功能,使胃增加对致癌物的吸收。在全部癌症中,约3%是由饮酒引起的。另外,吸烟和饮酒对致癌还有协同作用。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肖博士强调饮食要科学,要荤素搭配,他归纳为“三不吃,两少吃,一多吃”。 不吃霉变食物。霉变的食物中含有大量的黄曲霉素,尤其是在发霉的花生和玉米中含量更多; 不吃“隔夜菜”。蔬菜中亚硝酸盐的生成量会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而增高。亚硝酸盐与胃内蛋白质分解的产物相作用,形成亚硝胺,是导致胃癌的直接因素; 不吃过期食品。食物要现吃现买,不要储存较长时间。购买食品时一定要注意查看保质期,过了保质期的东西要马上丢弃。 少吃腌制、熏制、油炸及含硝酸盐类等食品,如火腿、熏肠、熏鱼、午餐肉、炸土豆片等;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奶油、人造奶油、黄油、猪油。 多吃具有抗癌、防癌作用的食品,并提倡生食。如西红柿、深绿色蔬菜、十字花科蔬菜、大豆制品、柑橘类水果、麦芽与麦片、葱、姜、蒜、酸奶等。 二、及早发现并积极治疗癌前病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癌症的出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演变过程中,有一个将成未成的阶段,就是癌前病变期。如乳腺的囊性增生,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家族性多发性大肠息肉,口腔白斑,慢性迁延性肝炎,子宫颈糜烂,某些部位长期不愈合的破溃和瘢痕等。这些疾病本身不是癌,但演变为癌症的几率比较高,如果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治疗,阻断其演变过程,就可以大幅度降低一些癌症的发病率。此外,还有一些疾病对于某些人群具有演变为癌症的可能,比如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一般人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而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以及胃溃疡的患者,就要警惕演变为胃癌的可能。 癌症不是传染性疾病,但是有一些癌症与感染有关。比如,宫颈癌是由人类乳突状病毒感染所引起。还有,肝癌也与感染有关,虽然肝癌与其他癌症一样本身并不传染,但是乙肝则属于传染性疾病,而乙肝如果得不到正确治疗和有效控制,有可能发展为肝硬化,而肝硬化患者20年后,有50%发展为肝癌。 三、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 肿瘤的表现在很多时候没有临床特异性,很多病人等发现后就已经进入了中晚期,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要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定期进行体检,有利于早期发现癌症。比如:黑色痣溃烂应警惕癌;绝经后阴道流血、绝经前阴道不规则流血,尤其是接触性出血(性交后出血),应警惕宫颈癌;大便次数增加,干稀便交替,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应警惕结肠癌;清晨醒来,倒吸血痰,即鼻腔内分泌物吸入后由口腔吐出来的痰里面带血,是鼻咽癌的早期表现,应及时就医。此外,对于淋巴结肿大,尤其是发生在颈部、颌下、腹股沟、锁骨上窝等部位,更要注意,这些部位是胃癌、肺癌等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临床实践证明,很多癌症早期发现并积极有效地正规治疗,预后较好,有的可临床治愈。 肖博士说,理论上讲人体无时无刻不在产生癌细胞,而人体免疫系统可对癌细胞加以识别和清除。精神过度紧张,心理压力太大,或者过于劳累等原因,机体免疫功能就会下降,癌细胞便乘机得以在人体内生长,发展到一定程度成为肿瘤。因此他强调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生活要有规律,工作有张有弛,加强身体锻炼。这对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癌症十分重要。
|